<rp id="t7xb7"></rp>
      <menuitem id="t7xb7"></menuitem>
        <video id="t7xb7"></video>

          <delect id="t7xb7"><big id="t7xb7"></big></delect>

            <dfn id="t7xb7"><th id="t7xb7"><ol id="t7xb7"></ol></th></dfn>
            <del id="t7xb7"></del>
            昆明晉龍如意園

            追悼告別

            追悼儀式是指為逝者舉行的追憶、告別活動。在整個追悼活動過程中,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,家屬要做到繁而不亂,事先應有很好的策劃。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儀式準備是追悼活動的前期工作,主要安排、落實有關具體事項。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1、安排親友迎送車輛
            追悼會在昆明晉龍如意園禮殯服務大廳舉行,逝者家屬的親朋好友一般都要到場參加。如果人數較多,逝者家屬應安排好迎送的車輛,并通知親友上車的時間、地點,以方便親友到達昆明晉龍如意園園區。安排車輛的方式有如下三種:
            (1)委托昆明晉龍園聯系客車。這是昆明晉龍園推出的便民服務,家屬只需在業務洽談時說明上下車的地點,晉龍園便可提供客車為逝者家屬接送親友。這種方法最省力、省心。
            (2)、到出租車公司預定車輛。必須提前預定,車輛大多在家屬家門口出發,屆時親朋好友先到家屬家中集合,然后隨車到晉龍園禮殯大廳。
            (3)、由逝者單位派車。逝者生前的同事要參加追悼會,一般由單位派車接送,出發地點是在單位。追悼會結束后,還應安排車輛送客人,如果準備了喪宴,還應安排車輛去飯店。

            2、禮廳布置
            禮殯大廳是舉行追悼會的場所。禮殯大廳的布置應體現莊嚴、肅穆的氣氛,并充滿人情味。昆明晉龍園禮殯大廳禮廳的布置有一定的講究:正后方墻壁上懸掛較大的橫幅,書寫"×××同志追悼會",現在昆明晉龍園已引進現代化設備,電子顯示屏已取代了手寫橫幅;禮殯大廳左右兩側垂直懸掛大幅的挽聯,兩聯位置應上下對齊;橫幅下方擺置長桌,桌中間擺放逝者的遺像,遺像選用黑邊鏡框,可用黑紗或小白花裝飾;親朋好友送的挽幛掛在禮廳左右兩側墻壁上,禮廳兩側有懸掛挽聯、挽幛的掛具,使用很方便;遺體安放在長桌正前方;安放遺體的靈床四周用鮮花圍起,使遺體安臥于鮮花叢中,講究些的還為遺體鋪花,即在靈床四周鋪滿鮮花,多的可鋪數百朵;另有鮮花圍屏,就是先搭建圍屏,圍屏大小應與禮廳相配,在上面綴滿鮮花,也可拼出圖案或"奠"字等;配偶及子女送的花圈、花籃放在靈床的正前方,親朋好友送的花圈和花籃在靈床的兩邊排開,花圈多時注意留下走路的通道。

            3、書寫橫幅和挽聯
            橫幅和挽聯均為禮廳中不可缺少之物。橫幅顧名思義是橫寫的條幅,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。橫幅的尺寸一般較大,但應與懸掛處墻面的大小相協調。橫幅醒目、有氣勢,能烘托哀悼的氣氛。橫幅的內容不固定,可寫對死者的評價,可表達對死者的哀思之情,常用的有"×××同志千古"、"沉痛悼念×××同志"、"×××同志永垂不朽"等等。
            挽聯的書寫不同于橫幅,是豎著書寫的,有上下兩聯,要求句子工整對仗。挽聯的尺寸也較大,但應與橫幅相協調。挽聯懸掛在禮廳正前方的墻壁兩側,右邊為上聯,左邊為下聯,一般表示死者的生平、成績和美德乃至他死后對后人的影響等。一幅好的挽聯,不但講究句法,且配以好的書法,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許多挽聯成為了千古名句。
            挽聯可以是家屬自己書寫,也可以委托晉龍園風水大師代寫,或購買成品的挽聯。

            4、購買花圈花籃
            現代喪事活動中,送花圈、花籃是人們悼念死者、表示哀思最普遍的方法。常用的花籃、花圈有紙制、絹制、塑料制品等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能力的增強,鮮花藍、鮮花圈的使用已十分普遍。
            接到報喪的消息,參加或無法參加追悼會的人都可以送上花籃、花圈表示哀悼。遠在外地的人可委托別人代送,以表示人不能到心意到。送多少花籃、花圈沒有限制,常常是配偶單獨送一只,子女們合起來送一只,已婚子女及配偶率孫輩以戶送一只。另外,死者的單位及黨、政、工、團均可代表一級組織送。目前晉龍園都有花籃花圈經營部,非常方便。在晉龍園購買可省去運輸的麻煩;ɑ@和花圈多為紙、絹、塑料制品;出售的一般為鮮花做成的花籃、花圈。挽帶用在花籃或花圈上,為兩條,長短一致,白底黑字,上聯寫悼念的詞句,下聯寫上送花圈人的姓名。不同身份用詞均不一樣,上聯常見的有"×××伯父千古"、"×××同志安息"等待,下聯常見的有"×××敬獻"、" ×××敬挽"等。寫好后上端對齊、下端叉開,別在花籃或花圈上;ɑ@、花圈的擺放方式:花圈因為比較大,故在禮廳的兩側一字排開;花籃的擺法是以遺像為準,以單位為主召開追悼會的,單位和領導人送的花籃擺在前排,以家庭為主召開追悼會的,配偶和子女送的擺在前排。

            5、確定儀式司儀
            在追悼會上,司儀是串起整個儀式的主要人物,相當于節目主持人。從追悼會開始到結束的每一項程序都是由司儀來宣布進行的,因此確定司儀的人選很重要。選定的司儀應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,見過大的場面,不緊張,不怯場,講話得體,儀表端莊,常常由死者生前的單位委派。家屬如無合適的人選,晉龍園可派專門的司儀主持追悼會,他們經驗豐富,善解人意,能夠成為家屬的幫手。

            6、準備悼詞、答謝詞和確定致詞人
            悼詞是追悼會上宣讀的一種文書,是對死者一生的總結。準備悼詞先要了解死者的生平、主要貢獻、組織的評價等。悼詞一般由死者單位撰寫,也可由親屬來寫。領導干部或是有公職的人死后多由組織上寫悼詞。一般講,誰寫悼詞就由誰來宣讀,單位寫可由單位派人宣讀,親屬寫可由親屬宣讀,多為長子宣讀。
            答謝詞是親屬在追悼會上宣讀的文書。死者身前病重住院時得到過組織、單位同事、親友等許多人的關心,去世后辦理喪事時又得到許多人的幫助,對這一切,家屬是十分感激的。為了表示謝意,在追悼會上家屬要致答謝詞。答謝詞的內容可以簡單回顧死者的病情、住院期間單位的照顧、親友的關愛、家屬及子女的心情等,并對所有關心過死者的人和單位表示感謝。

            7、席位的安排
            追悼會上應根據參加者的不同身份安排不同的席位。親屬站在會場的前排,其余人站在后排。民間長子為喪主,即以他的名義辦喪事,長子長媳站最前排,后面是次子次媳,再后是女兒女婿等。它體現了傳統的血緣宗法精神。如果有領導參加,則應站在前排。司儀站在前排的左側,這樣可以面對親屬,也可以面對其他與會者。司儀、致詞人在講話時應站在禮廳的前方,要面對與會者,并有一定距離,禮廳人多可使用話筒,讓后面的人也能聽清楚。樂隊站在會場的右側。這種席位的安排使死者處于"尊位",體現了中國殯葬文化中"死者為大"的原則。

            8、追悼會現場一般程序
            (1) 由司儀宣布×××同志的追悼會現在開始;
            (2) 默哀、奏哀樂;
            (3) 由×××同志致悼詞;
            (4) 由家屬致答謝詞;
            (5) 全體肅立,向×××同志遺體或遺像三鞠躬;
            (6) 瞻仰×××同志遺容(奏哀樂);
            (7) 向×××同志遺體告別(奏哀樂);
            (8) 追悼會結束。
            3、特殊程序
            (1) 由司儀宣布×××同志的追悼會現在開始;
            (2) 默哀、奏哀樂;
            (3) 敬獻花圈(籃);
            (4) 由×××同志致悼詞;
            (5) 宣讀唁電、唁函;
            (6) 由家屬致答謝詞;
            (7) 全體肅立,向×××同志遺體或遺像三鞠躬;
            (8) 瞻仰×××同志遺容(奏哀樂);
            (9) 向×××同志遺體告別(奏哀樂);
            (10) 領導與家屬握手表示慰問;
            (11) 追悼會結束。

            9、送葬
            開完追悼會,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下一步安葬或寄存。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【注】:如果你得知親朋好友去世的消息,理應前往吊喪,吊喪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靈堂吊唁,也可以去參加追悼會。一般來說,死者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參加追悼會。
           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、師長、長輩、朋友去世,不去吊喪是十分失禮的。
            吊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,不論是去靈堂還是去參加追悼會,都應懷著沉痛的心情,帶著嚴肅的表情,認真履行每一項儀式。著裝打扮以清淡、素雅為宜;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,應與場合的氣氛相協調。切忌三五成群、談笑風生、漫不經心或中途退場。有些人濃裝艷抹、披紅戴綠也是不應該的。凡此種種,都是對死者的大不敬,對喪家的不禮貌,是吊喪的大忌。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昆明晉龍如意園